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兖矿集团济三矿投产以来,累计投入科研、技改资金2.5亿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61项,有51项获集团公司以上奖励,13项自主发明获国家专利。其中,高效洁净安全技术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创建与实践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矿井先后五次被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煤矿。 ,[,;#lC{rQ
~`}}.
济三矿科技兴矿战略起步早、起点高。对于能在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建设中产生关键作用的关键技术;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项目;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济三矿均给予高度重视。井下胶轮车,作为国内立井矿井中率先采用无轨辅助运输的器械,济三矿进回使用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积极推进国产化研究应用,与厂家联手共同开发出适用于济三矿立井开拓和巷道现状的框架式拖车、顺槽运输胶轮车,总体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胶轮车的国产化填补了我国胶轮车生产的空白,节省了进口设备昂贵的购置费用,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针对顺槽(巷道)走向多拐弯条件,济三矿研制了适合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转向运输的转弯装置,拓宽了无极绳连续牵引车适用范围,实现了大型材料设备的整体运输和不经转载的安全可靠直达运输。而箕斗载煤量动态监测系统、胶带输送机大功率连续转弯装置研究与应用等,则使济三矿的科技水平达到更新更高的高度。可以说,外国新设备只要有的、只要适用于济三矿的,济三矿都千百万引进、吸收、消化,从而构成了这个矿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石。 f
GA
hBQ)Ig._
科技兴矿工作抓得实、抓得稳。矿成立以矿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总工程师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分管副矿长和专业副总为成员的创新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小改小革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及发展规划等的研究决策,创新项目的评审、奖励工作。各基层单位一把手是基层科技创新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负责组织本单位技术业务骨干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规划,开展项目研究,做到有课题项目、有责任人员、有完成时间、有奖惩考核。建立以总工程师为主,采煤、掘进、机电、通防、运输、土建、地测、信息化、冲击地压、环保节能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创新实施体系,在各专业范围内,针对影响矿井生产、安全、建设、经营而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示范工作,研发矿井生产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对职工,建立以全员参与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的群众性技术革新推广应用体系,紧紧围绕现场实际开展一系列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革新活动。同时,这个矿与中国矿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兖矿机电设备制造厂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设备厂家合作,在采矿、掘进、矿压、通风、环保节能、冲击地压防治、机电等多个技术领域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了“双羸”目的,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开发创新格局。 eB2QD'8yz
L[8<*HVS
科技兴矿奖励制度完善。专业激励:根据年度内新上创新项目数量、技术含量,项目完成质量,按得分高低取前三名进行奖励;单位激励:根据单位参与创新项目数量、技术含量,项目完成质量,对单位进行评比,根据得分高低取前六名,授予科技创新优秀单位称号,并进行奖励;个人激励:根据个人参与创新项目的数量、技术含量,项目完成质量,对项目的贡献大小,对个人进行评比前三名,授予科技标兵称号,前三十名授予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并进行奖励。技术、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成果将作为矿技术拔尖人才、优秀技术人才、技能拔尖人才、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及任职期间、期满后考核的重要依据,与个人技术职称晋级、聘用,绩效考核持钩;项目激励:根据项目技术含量和创新成果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进行评比,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对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科技成果奖和管理成果奖的项目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KthwT/{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