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原有三大名胜古迹“大舜庙”、“百官桥”、“舜井”。而昔日的舜井曾有二口,一口位于丁界寺内一口位于大舜庙中,如今的舜井已移地在龙山西麓、上虞宾馆南侧。 0. #FPp_
当年的一口舜井在大舜庙的天井里,水质清醇,终年水流不断。若遇旱灾,百姓饮水就靠这口井。而另一口舜井在丁界寺,寺内曾有二三百和尚,饮用水全靠寺内的一口舜井。建国后,这一庙一寺的两口舜井均被毁了。 FJERc[
据老辈的百官人相传,这两口舜井之所以水流不断,是因为龙山这个山脊称之为鲤鱼背,鲤鱼背下方有一鲤鱼口,口中常年流着泉水,从不干涸。原来一庙一寺的两口舜井,源头就在鲤鱼口。 W~w\l.6
1964年夏季,上虞久旱无雨,县城百官河道、水井干涸,曹娥江海水上推、咸度增浓,居民饮水困难。于是政府派员查访,寻找水源。经过几天奋斗,终于在原舜井的方位找到鲤鱼口,果然,水质清醇,终年不断。百官居民高兴地说:“我们又喝上了舜井水了。” 4D@WY
A*&
1984年,经扩建,恢复了“舜井”。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为舜井专门题书井名,建碑于井房。现在舜井水已成为百官居民的“保健水”,每天有很多居民在这口井中取水饮用,舜井同时也成为了百官一个新的风景点。有关百官的舜井在我们老百官人口中有着三个版本的传说。 5"
^`)5+7
~|iW
+3g{Y
第一个舜井的传说,虞舜当了帝王,省亲返乡。在上虞的几天的日子里,他关心乡亲们的疾苦,到水患地方巡视,考察民情,抚慰百姓。 %#XA4cEai
一天,虞舜来到曾隐居过的百官隐岭,见路上冷冷清清,百姓脸黄肌瘦,衣裳破烂不堪。心想,我已派禹治好了这条大江,为什么现在百姓还不能安居乐业呢? : -p{bs
一打听,原来大江改造后不久,一条黑蛇精来到大江中作祟,泛滥成灾,危害生灵。舜手拿石斧,经人指点,来到蛇精出没的江畔,果见那江水滔滔,霎时天气骤变,狂风呼啸,江水猛涨,蛇精昂起头,双眼犹如两盏灯笼,长约二丈,全身披黑鳞,汹涌而来。 zgvm1@rY{
虞舜责问黑蛇为何残害百姓?奉劝它去恶从善。谁知,蛇精骂虞舜多管闲事,张开血盆大口,想把虞舜吞进肚里。虞舜气极了,看准时机,用全身之力将石斧扔进它嘴里。说也奇怪,潮水刹时退落,蛇精变了像壁虎一样的怪物。 d$YnbpJ-
虞舜抓住它扔在地上,用脚一蹬,一声巨响,裂开了一个深深的洞,底下一股泉水喷了出来,他把蛇精扔进洞内,对它说:“放你一条生路,在此修炼吧!”说完,搬起一块大石头盖在洞顶。从此,家乡人筑堤种田,日子慢慢好了起来。他们没有忘记虞舜除妖害的事,就把这条江叫“舜江”,那个洞叫做“舜井”。 =_DR'fTN
钱谬做了吴越王后,命人掀开井上大石,结果得了一件宝物――重华石,据说是昔年虞舜击妖用的石斧。于是钱谬在百官桥南半里,立碑记事。就这样,井上没有了大石复盖,人们能喝上清洁的井水了。 ? 8Xr*'x
^W|"j-'
第二个舜井的传说,当年的虞舜不管父母和弟弟怎样迫害他,虞舜还是十分孝顺父母,友爱弟弟。他的父亲瞽叟因眼疾,脾气变得十分暴躁,加上他听信后妻之言,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不讲是非的糊涂虫,经常对虞舜进行打骂。 [ \UD
舜采取“大杖避,小杖受”逆来顺受的办法;他往往站立不动,任父母打骂,不喊痛,不流泪,直到父母打累了,他才含泪离去。有时父母走绝端要把他致于死地时,他则采取回避的办法,不使父母担当“杀子”的罪名。 cIA*,n_~
一天,父亲为了一点小事又打虞舜,这回虞舜哭了,还越哭越凄凉。父亲问他为啥哭?虞舜抹了一把泪水,说:“爹时常打我,棒棒落在身上,今朝爹打我,棒棒落空。我哭爹眼睛完全失明了,都是儿子不孝之故啊!”虞舜跪在地上又说:“我听说人喝龙王泉水,双目就会复明,我一定要找来为父亲喝。”
a&EH-/
第二天,虞舜背了个毛竹筒,翻山越岭寻到百官龙山,见这里的泉水是从石壁上渗出来,一尝甘甜无比,心中甚喜,就用竹筒接住,让泉水一滴一滴灌进毛竹筒里。半天工夫,才灌满一竹筒,背回家让父亲喝。当天,父亲的眼睛舒服许多。 pA}Q?aZ
从此,虞舜天天去龙山接泉水给父亲喝,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落雪冰冻,从不间断。这年冬季的一天下雪,漫山遍野一片雪白,虞舜还是来到龙山。回去时,他脚一滑,跌进山坳里,当场昏迷过去。这时,来了个老头,对他说:“小伙子,难为你一片孝心,天天来取,费时又费力,你只要在山脚下挖井一丈三尺深,龙泉就会流去,你隔几天来舀几筒给父亲喝就是了。” :c-Nm
虞舜醒过来后,回到村里,征得两个妻子同意和帮助,三人就在龙山西麓下,用石制工具,敲石凿井,吃了很多苦,终于挖出一股泉水来,清澈甘澄,虞舜又拿些砻糠,跑到山顶,撤在接泉水的地方,回到山下一看,水坑里当真漂来了砻糠。他相信这泉水是龙泉流来的,就用石头砌了一口井。这便是“舜井”的来历。 $:.7Lc>
虞舜因此发明了凿井的技术,被后世的打井师傅尊奉为祖师爷。 'w%S=BOP>
'o@|ej$
第三个舜井的传说,虞舜隐居百官隐岭期间,见百官这里的江河全被如山的沙石堵塞,洪水四溢,咸潮倒涌,田地无一绿处。于是虞舜决心要治理江河,造福于民。他亲率里人于龙山脚下,搭茅庐安营,教民造竹舟捞去江中沙石。但因东海的猛潮一日二潮淹吞百官境地,里人无淡水解渴,日久昏厥倒地的不计其数。 7@_!pa0Q
虞舜眼看疏浚工程难以完成,心急如焚,日与民同挖沙疏浚,晚攀登龙山寻找水源。一天,虞舜走累了,在一棵老松树下打盹,迷迷糊糊睡着了,梦见龙山山神来到他身边,指点说:“要得水,必须在山脚下以剑刺唇,滴血祭神,得《水经玉书》一部后,方可在山下挖井取水。” :6D7,M-[Z'
虞舜醒后,就按山神话去做,舜母见舜儿为里人饮水,日夜挖井,五指出血,心里十分肉痛,也不顾年迈体弱,前来帮助虞舜挖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挖成这口――舜井。 >;3SN!GT
不久,百官居民聚会于龙山明堂,计议要为此井立一块石碑,不忘舜帝功绩,但被虞舜拒绝了。舜母说这是区区小事,是帝王的本分,算不得是个功德,也不值永存流芳。结果,碑没立成,而口碑广为流颂至今。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