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优秀工人、技术能人…他们同样渴望站在巅峰 j=PtE_]lgD
Zb
hx/
2008-09-19 工人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刘文宁 2dcMff y_F
yJd(
"1.
+O4aHjB
aCn4b8\a
连续多年的厂技术状元,一直无缘晋升高级工;抽调几个固定的技术尖子,封闭集训,应付各项技术比武,屡屡拿奖得名次,而周围职工则无心学技术……本报9月13日“班组天地”以一个整版,报道了一线工人为时下企业技术比武“号脉”号出的问题。
R5~u$nR
技术比武,技术竞赛,于企业、于职工本是双赢的好事,何以在部分企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事情本不该是这样的。 r!7C0g!
我们知道,包起帆、王亮、李斌、孔祥瑞……无数劳动模范都是从出色的技术工人队伍中走出来的,是从企业技术比武的擂台上比拼出来的。由企业工会精心组织的职工技术比武,成就了众多优秀工人的成才梦想,也为诸多企业培养出大批技术能人。 3pe5*+we!p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当我们讨论技术比武在某些企业受冷落这一现象时,其实是不自觉地限于特定企业之内,即国企。而在不少私企、外企中,经营者招人之初就是按技术水准“以质论价”。经营者心里最清楚,一个高水平的技术工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可能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更多。在技术已经明码标价地转化为市场价值后,不用经营者哄着催着赶着工人们学技术。所有的工人都明白,自己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自己的收入与饭碗。 ?nbk\#G
然而,在部分国企,情况有所不同。评职称论资排辈,打击了大批年轻人的上进心;收入上,技术水平高低在收入上的差距并不明显。尤其是一些年轻工人,玩游戏的劲头远远大过学技术的劲头。 X
@*VnzDf
是人的问题还是机制的问题? -ky
sYc
让我们把视野放宽。奥运会之所以令万众瞩目,之所以吸引那么多运动员,因为那是成就梦想的地方,那是挑战生命极限的赛场,更是检阅人生高度的舞台。 ')JQ{Jy43
同样的道理,对于广大企业职工来说,日复一日,上班下班,日子平淡无奇,终身可能默默无闻。但这不等于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梦想,就不想出人头地。他们同样有仰望星空的时候,同样有对成功的向往,有站在人生巅峰的渴望。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种激励机制,还有能够让他们看得见的通向成功的台阶。 0L\;E.
企业的经营者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应该把工人仅仅看成“干活的机器”,就应该想着如何打造一套激励工人学技术的良性循环机制,为他们搭建起走向成功的阶梯,为他们铺就成长成才成功的土壤。 pMv<"htM
明确了这一观念之后,再来解析一些职工缘何无心学技术,就会相对简单。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做出了积极尝试。比如,彻底抛弃那些老掉牙的条条框框,不再论资排辈,对技术拔尖的,在职称、薪酬、荣誉上,大幅倾斜,让技术尖子名利双收。 XX[ D ($
每年“五一”劳动节前后,那些身披劳模等荣誉绶带的工人,站在先进表彰大会上,站在众人的尊重中。而在公众视野之外的,则是其所在企业对优秀劳动者的激励机制。 hO;J@? MS
归根到底,从机制上着手,承认并尊重技术的价值,让技术人才身价倍增,至关重要。 YN%[KN|
RwuNlZ|q
uDS 2Ai
|
一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