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KeF6Lj,&
[size=2]本期话题: yTy CCpQI
谁让农民工的心很“受伤”? &MmN{=)9
I7
Bs
话题背景: (\Yj>%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来,沿海地区多个城市几乎同时爆出“用工荒”。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总需求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深圳市早在4月起就从年初的岗位缺口转为用工缺口,当时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 'iqi?u1
前一阵的“订单荒”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外贸降温使众多沿海外向型企业订单数跌入谷底,一些企业只好减薪、裁员以求“过冬”。据中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1.3亿外出就业农民工中,约有2000万人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而返乡。这不禁让人诧异:“订单荒”怎么这么快就转为“用工荒”了? $@ ^k`FJ]
有打工者表示,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企业遇到困难,首先就是大量裁员,牺牲农民工的利益,这些人回家后,在一段时间内肯定不会再出来。 0r0ZU#x2
uR\d?[ BI
世界第一人口和劳动力大国出现所谓的民工荒是否有点滑稽?如何看待劳动力大量潜在过剩下的所谓民工荒?导致“农民工不愿外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农民工的你想说点什么? $ZD|>,a,%
|
一共有 5 条评论
和逐渐回升的经济数据几乎同步,沿海地区的“用工荒”正在加剧。沿海用人单位组团到中西部地区“抢”人,以至于传统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建筑工月薪达5000元。有些高级技工,年薪24万还招不到呢!东部沿海城市不少企业在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
先说“就业难”。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是教育产业化的后果!教育产业化,原有大学拚命升级扩招,中专技校变大学,大学遍地开花,而且得到注册。课程设计不对路,令“专业”徒有其名。学生学不到应有知识。从那些“加工厂”出来的“学子”很少有能放下架子脚踏实地找份力所能及工作干的!都想去挤“白领”这个独木桥!
再说“用工荒”。“用工荒”向企业与政府出了考题。
普遍的理念是:农民工需要到城市谋生。从这个理念出发,企业用工以“施舍”姿态招工,缺乏长远考虑,薪酬水平太低,工作环境差;政府往往站在企业一边,没有为农民工建立起有效的维权机制。
技工,是想要就有的吗?产业升级已是大趋势,政府教育部门不在培养各种技术工人上下工夫,企业不未雨绸缪,特别是不想办法留住员工,提高员工技术水平,被动局面就难有效解决。(莫清华)
如今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民工思想上发生了巨变,已经不再满足于父辈那种打工只为挣钱的生活,他们不愿意再干出大苦,挨大累,又脏又累的活了,他们向往城市的繁华生活,不愿意低人一等。尽管知识能力未必能够,但很多人出来打工是为了见世面,或者为了找机会当老板……
我们常看见,新一代年轻民工穿着廉价牛仔裤和时髦衣服,打着手机,聊着QQ……
加之,如今政府出台很多保护农民权益的政策,他们觉得在家种地比较安稳且有保障。可以认为,如果工资不涨到一定份上,或者没有穷困潦倒到一定程度,建筑工地上、搬家公司、医院里的护工、水站、送水的等等这些单纯的力工肯定会短缺,随之而来,也许还会衍生出保姆荒、护士荒等等一系列现象。
实际上这个提法很准确,他们离开了土地打工,依然还是拥有土地的农民。学生毕业参加了工作,不可能再回原校当学生,即使不想当工人打工了,也已经不可能再当来时的学生;退伍军人当了工人,不可能再回原军营当兵,不想当工人打工了,也不可能再当来时的兵。
农民暂时打工,不想干了,就是来时的农民,回家种来时的地,这是他们特有的选择权力。如果他们的这种权力一旦能够改变,那必将是整个社会的又一次重大转折,没有这样的历史转折,改得了吗?
既然“农民”已经变成了“工”就不应该再叫“农民工”。
如果那样,那么,学生毕业参加了工作是不是要叫“学生工”?退休军人当了工人是不是要叫“军人工”或者“当兵工”?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如果必须裁的话,就算没有农民工,那么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正规学校毕业的人员,哪怕是老工人,也一定是首先被裁之列。
经济危机下的德国,也大量的输出了劳动力。在上海的德国打工人员就有数十万众。这还是在中国还未全面向国外打工人员开放的情况下发生的。据有关报道,在德国,报名来中国工作的德方员工已人满为患。提前半年申请不到。那么再看看中国的农民工,为什么就会大量返乡?这原因肯定不是很单一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是我这样的人,不能通过肤浅认识就能回答的。